北京的夏天,倘若少了那些傍晚在街边儿遛弯儿的男女老少,便显示不出这座城市的安闲惬意;傍晚的街边儿,倘若少了那些光着膀子露着肚皮的爷们儿,便显示不出北京市民的自己不把自己当外人。 酷夏的到来,其标志不是天气预报,不是公历日期,不是农历节气,甚至不是大妈的蒲扇、姑娘的裙子——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个几个傍晚,... ❯❯❯
我看见夕阳中的五个大妈。时间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我居住的小区。我一抬头,看见了夕阳中的五个大妈。 夕阳中的五个大妈。她们留短发,穿无袖、清凉的上衣,胖胖的胳膊露在外面。她们皮肤油亮,每人手持一把蒲扇。她们走在小区的夕阳里。她们是夕阳中的五个大妈。 五个大妈,她们走在夏天傍晚的夕阳里。她们精神... ❯❯❯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是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曾获多项文学奖。她的作品混杂魔幻写实、歌德式、科幻、女性主义等风格。短篇小说集《血窟》(The Bloody Chamber and Other Stories)是安吉拉‧卡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本小说集具... ❯❯❯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是一位颇受推崇的美国小说家,据说对八十年代短篇小说在美国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卡佛以短篇小说著称,其写作风格常被称为“简约主义”。卡佛在美国文学界享有重要地位,在国内也有很多粉丝,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得到普遍认可的卡佛小说中译本在国内出版。 ... ❯❯❯
约翰•契弗 (John Cheever,1912-1982)是一位著名的当代美国小说家。我最近在卓越亚马逊网站上订购了一本英文原版的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The Stories of John Cheever》。今天一时兴起,翻译了其中可能是最短的一篇小说《Reunion》,作为英文翻译的练习。翻译... ❯❯❯
我决定让时光倒转,回到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八十年代,重温那些已经褪色的记忆,抚摸它们,然后再把它们记录下来。 音乐,在 1980 年代的记忆里分外清晰。 深夜。月光透过窗帘渗入已经熄了灯的房间。夜空中偶尔传来匆匆而过的火车的汽笛声。我是一个初中生,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我的枕边躺着一架砖头大小的晶体管... ❯❯❯
(作者注:所谓“虚拟访谈”,是一些虚构的文章,记录了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的、“虚拟”的谈话。) 采访对象:SJK(网名),男,高二学生。 采访原因:SJK组织了“网友攻陷SOHO现代城”的行动。 采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C座一层上岛咖啡。 (以下采访记录中Q代表采访... ❯❯❯
1 午睡。被咕嘟咕嘟的声音吵醒。水开了。满身铁锈的水壶稳稳地坐在蜂窝煤炉子上,壶盖儿在水蒸气的推动下跳跃起舞,壶嘴儿喷着白气。炉子上躺在两只烤白薯,还没熟,但闻起来已经很香。 从床上爬起来。玻璃窗外透进软弱无力但感觉温暖的下午的阳光。外面在刮风,木头窗户咯咯地响。打开十四寸彩电,只有三个台有节目... ❯❯❯
(作者注:所谓“虚拟访谈”,是一些虚构的文章,记录了一些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的、“虚拟”的谈话。) 采访对象:刘某,男,五十岁左右,本地人,无业。一个看上去非常普通的中年男子,性格较内向,不太爱讲话,眼神有些游移不定。 采访原因:刘某是一个每天在银行里流浪的人。 采访地点:某街心花园的长椅。 ... ❯❯❯
十月中旬,天气已明显变凉。虽然寒流还没有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启程南下,这个城市已经被笼罩在秋天的呼吸之中。 从电脑里翻出一篇1996年刚去美国时写的英文短篇小说,开头有一段对秋天的描写,抄录如下: When the weather was turning cold, walking on the... ❯❯❯
(比目鱼注:贴一篇写得不怎么样的东西出来。包容垃圾是博客的好处。) 1 在2071年,时间旅行仍然是一种奢侈。 2 “我说,你他妈能不能打起点儿精神来啊?”2041年11月11日早晨,一个胡子拉碴的高个子中年人和一个面色倦怠的瘦小男子坐在公路边的一张破旧的长椅上。长椅旁边立着一个站牌,上面的... ❯❯❯
现在是一个阴冷的初冬的下午,虽然这个咖啡馆里提供暖气,但由于光线不足,在加上这个座位位于一个远离窗户的阴暗的墙角,任何人坐在这里都难以找到太多温暖或舒适的感觉。 我不清楚作者选择这个场景作为这篇小说开头的理由,就像我搞不明白作者安排我出现在这个咖啡馆里的意图,尽管如此,我,作为这篇小说中的一个以... ❯❯❯
你常来,这我看得出,我记得你。你坐在角落里,总是一个人,不太热情,吝啬你的掌声。但你常来,你一来就坐在同一个角落里,你的目光我记得,我也记得你吝啬你的掌声,这让我觉得你不太热情。 不要以为你坐在那里你就是观众。你错了,你以为你是观众。你是观众,可是观众不只是你,还有别人——难道我就不能是一个观众?... ❯❯❯
非主流博客作者比目鱼于2007年6月8日星期五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非主流》的文章。显然,这篇文章是一篇非主流文章,因为初读此文的读者往往觉得这篇文章不知所云,难道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非主流之处? 本文是对比目鱼的文章《非主流》的一篇非主流评论。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题目去试图搞清作...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本书。这本书现在就摆在我面前的书桌上。在这个接近黄昏的下午,这本书躺在那里,封面显得颜色发黄,整本书看上去非常破旧。 就在刚才,我突发奇想,决定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小说。如果这篇小说能够写成,我将感谢这本书:我不但读了它,还拿它写了一篇小说。 这本书的名字叫《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