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冯唐聊《素女经》

有很长一段时间冯唐住在香港,但很少有人把他称为“香港作家”。后来冯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不二》,这本书因为内容涉及情色,无法在内地面市,于是只在香港出版。这本书很快成了一本畅销书,很多来香港旅游的内地读者会在书店买一本《不二》,然后(如果在海关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带回内地阅读。几年下来,《不二》一直占据着香港书店的显眼位置,旁边还多了另外几本冯唐的小说和随笔集。因为我住香港,所以每次走进一家书店,都难免看到我这位老同学的书和封面上他的照片。

就在《不二》正火的时候冯唐离开了香港,我也再没机会去他当年在上环的公寓吃饭聊天。但是一直保持联系。多年以来,冯唐每出版一本新小说之前,都会先发一个内部的“试读版”给友人先睹为快,也是为听取反馈、收集意见。因为这个传统,冯唐的每一本小说我读的都是正式出版前的PD版本。一两个月前,我收到冯唐的邮件,附件是一本名叫《素女经》的长篇小说文稿。

我把这个电子版载入 iPad Mini,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坐在拥挤的地铁里读。这个阅读过程有时会略显尴尬,因为只要坐在我旁边的人稍稍向我这边瞥一眼,就可能看见屏幕上的大段性描写,还有对男女生殖器官直呼其名(或小名)的亲密称呼。读了小说的开头就可以基本肯定,这本书在“黄”的程度上绝不亚于《不二》。

虽然还是“黄书”,但《素女经》和《不二》有明显的不同。故事的背景从古代移到了当下;主人公从僧人、名妓变成了海归商人、职场金领。表面上看这两本书除了探讨色情之外没什么太大联系,但读到《素女经》的结尾,我发现这部小说和《不二》还有某种另外的呼应;当把这一古一今两本“黄书”放在一起读,能看出某种对仗感。

就我个人而言,《素女经》在情节上比作者以前的现实主义小说多了一层吸引力。 冯唐早期的“成长小说”大多基于校园生活;我和冯唐同龄,也一度同窗,所以对那些小说里描写的生活并不陌生(其中很多情节和人物的原型我也熟知)。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冯唐留学回国后的商圈儿经历,那部分写作资源一直被搁置、存档,在这一点上我都有点儿替他着急。《素女经》读了一小半之后我发现冯唐终于开始涉及这一领域了,所以这本小说的后半部分我读得特别起劲儿。

《素女经》将于今年(2014)七月份在香港出版,上次《不二》出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和冯唐聊<不二>》,这次我决定延续传统,和冯唐聊聊《素女经》。

 

比目鱼:和你聊《不二》已经是差不多三年前的事儿了。据我观察那本书到现在为止一直占据着很多家香港书店的排行榜、呈长销不衰的趋势。现在回头看《不二》是什么感觉?

冯唐:听说,《不二》创造了香港历史记录,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文艺小说。回头看,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天地图书没想到,我也没想到。我想,李渔写《肉蒲团》时也没想到。我花了三年业余时间写《不二》,那些时间一半以上是酒后和应酬后,写得很嗨。写完,我感觉自己已经耗尽,死而无憾。

比目鱼:比起写《不二》之前的那个时期,你现在的知名度和书的受欢迎程度都有大幅度提升。知名度提高以后对写作有影响吗?

冯唐:有。再写作时,心里有时会开小差想一想市场反应。我立马打住,写作时对市场的迎合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那是另一种自我审查。还是就是写作时容易把自己当成名角儿,端正起来。我对抗的方式是,追想初写作时的快乐,抓住它们。

比目鱼:上次聊《不二》的时候你说下一部长篇小说是《安阳》,涉及巫医和毒品。为什么改变计划,写了《素女经》?

冯唐:那个长篇后来成了一个美好的短篇。如果要扩展成长篇,需要太多对夏商文明及其以前文明的研究工作,我的确没时间。而写《素女经》,仅仅涉及中年理科猥琐男,耗时少些。

比目鱼:《素女经》本来是一本中国古代房中术著作?

冯唐:《素女经》是本假托黄帝和素女的伪经,在中国散失,后在日本找到,翻了几遍,古时没太多其他娱乐,在娱乐这件事上,妇女地位很高,男人也乐意花大把的时间,前、中、后戏都很充分。在女性的滋补作用上,我非中医专业,没发言权。

比目鱼:为什么小说要借用这个书名?

冯唐:听上去很美。素女,干净的女人。经,道。

比目鱼:这本书从有初步想法到确定人物、情节主线大概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冯唐:在脑子里一直转呀转,一边生活一边转,一边回忆一边转,一边读书一边转。后来写了个相关的中篇,二万字。后来又写了个相关的短篇,万把字。

比目鱼:从动笔到完稿花了多长时间?

冯唐:三年三个年假,共三十多天时间。

比目鱼:写完初稿后有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冯唐:没。我毎次继续写,都从第一个字开始重看一遍。写完初稿,也没必要改了。

比目鱼:《素女经》这本小说在“黄”的程度上绝对不亚于《不二》,估计还是不能在内地出版?

冯唐:我争取在内地有个美好版。

比目鱼:这部小说里的出场人物不多,关系简单明朗,有些人物连背景都没怎么交代(比如田小明的红颜知己静才老师),做这种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冯唐:突出主题、主旨。现代性的一个体现是速度,很多人很快进入一个人的生活,又很快离开。

比目鱼:我感觉从文字风格上来看,《素女经》也比你早起的小说更“轻”,更精简。这是你有意的追求还是不自觉的改变?

冯唐:我没做太多刻意改变,我只是让自己有意识地少用生字和形容词。

比目鱼:小说的主人公田小明虽然沉溺于AV、性爱,嫖妓、找小三儿,但在我看来是个性格比较内向、压抑的人,在大问题的处理上全是被动的,虽然小说里没有具体写,但可以猜测出这个人是在有些压抑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好像是我们七〇后这一代的一个共同特征?

冯唐:这个人生于1971。白白露生于1980。万美玉生于1983。七零后被动和无趣似乎比较普遍。

比目鱼: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对田小明老婆白白露这个人物的塑造,这个人可能是我读过你这么多小说之后印象最深的几个人物之一。这种性格的女性好像也是在七〇后这一代比较多,更年轻的一代好像更多属于直来直去、没心没肺一类的。

冯唐:同意。她比较凶、真实,比较女汉子。

比目鱼:虽然《不二》和《素女经》都是“黄”书,但这两本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本书都涉及一些佛教、禅宗的东西(这一点在《素女经》结尾处才体现出来)。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这两部小说非常重要的的成分吗?

冯唐:佛教和禅宗已经是我世界观的一部分。

比目鱼:你在生活中是个跨界人物,可以同时深度接触商圈儿和文化圈儿的人。估计这些经历还够写不少小说的。

冯唐:我能说有人就有江湖,就有人性之苦乐吗?

比目鱼:你现在平时小说读得多么?读纸质书还是在网上阅读,或者读电子书?

冯唐:不敢说多,但是一直没停,希望能更多读。纸书和电子书都有,网上阅读不做。

比目鱼:你觉得你现在的小说和你最早期的作品相比,变化大吗?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冯唐:《不二》之前,用自己的生活多些。之后,用自己的想象多些。

比目鱼:当一个作家知名度变高之后,往往受到的批评也会增多,你听到的对你的作品或本人最强烈的批评都有哪些,你对这些批评如何回应?

冯唐:倾听,微笑,点头,继续做我觉得对的。

比目鱼:你认为读者对你的文字作品最大的误读是什么?

冯唐:今天和未来的我的读者,做为整体,能读懂我的一切。我坚信,他们能见色,也能见空。

比目鱼:你估计读者对你个人的想象和你本人实际情况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冯唐:有些读者坚定认为我应该状如西门庆,他们应该从我文字中看到我的至纯至净。

比目鱼:写完《素女经》之后的计划是什么?

冯唐:写乾隆皇帝和三世章嘉活佛的故事。

比目鱼:“黄书”写够了么?

冯唐:写"黄书"怎么会有够?

评论: 0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