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金就可以写出好书评吗?
前不久,盛大文学宣布,将投入百万元创建一个百人的“白金书评人”群体,并称还将搭建中国网络评价体系。对此,有评论认为,网络文学已发展出丰富门类,出现针对网络文学的书评是迟早之事;也有评论认为,在接受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书评人的公信力,还需观望。
为此,我们邀请到比目鱼———“读写人”网站的创始人,来谈谈书评人的公信力,以及好书评所具备的特点。“读写人”一直呈现的,正是国内一批活跃书评人的作品。来看看以独立身份推荐书评的比目鱼,对书评人的观点。
此次盛大文学以百万资金打造书评人,针对的评论对象是与其相关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书评,在你看来有区别吗?
在今天,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不是特别容易界定。比如这个月初,《纽约客》杂志发了一篇女作家詹妮弗·伊根的短篇小说,首发不是在杂志上,而是在推特网上。这篇小说是“纯文学”的,但也应该算是网络文学。
区分网络文学和针对传统文学的书评并不特别容易,但我觉得书评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类:一类是“大众书评”,比如豆瓣网,每个读者都可以对一本书打分、评论;另一类大概可以姑且称为“专家书评”,例如书评杂志上看到的那些,都是编辑找较为“专业”的书评人写的(当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是否专业是另一回事)。“大众书评”作为整体考察,可以反映一本书的平均受欢迎程度:“专家”书评的意义,则更多在于引导读者的阅读,以及提供知识和启发。
有资金支持,就可以写出好书评吗?
这两件事之间当然没有因果关系,一个水平很差的书评人,给他再高的稿费,也未必能提高他的写作水平。但是资金支持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写书评,也有可能让优秀的书评人写出更多的书评。写书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看一本书往往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而写一篇一两千字的书评,最多拿几百块钱的稿费。在这种现状下,把写书评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是非常吃力的。
出资支持书评人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具体方法不当,可能会起到坏作用。比如,假如一篇书评的稿费高低,是通过这篇书评带来的销售量来计算的,那么书评人可能会为了多挣稿费去吹捧所评论的书,于是书评很可能就沦为广告性质的软文了。而且,这样可能会导致书评人不愿意去写批评性的书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批评意味着劝读者不要去买这本书。
好的阅读分享体系是什么样的?
我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但我一直觉得,写书评应该是副业。据我观察,《纽约时报》书评版上发表的书评,作者是“专业书评人”的很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本身也是作家,遇到合适的新书,就来写一篇书评,写完之后继续去写自己的书。
我听说《纽约时报》找人写书评的程序大概是这样的:找一位和所评书籍作者类型相近的作家,问他是否愿意写篇书评(但事先并不让他读这本书),如果答应的话再把书寄过去,读后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写一篇。我曾经(在一次饭局上)问过一位国内的前辈作家:为什么在国外,作家经常互相给对方写书评,而中国作家很少这样做?这位老师回答我:因为外国作家不需要经常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边吃饭。
好书评具备哪些特点?
我觉得书评大概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够清楚准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然后发表自己对这本书的真实看法;第二个层次是,能够通过对这本书的介绍、分析和评论,给读者提供这本书之外的知识和启发,即使读者没有读你评论的那本书,他们也可以从你的书评里获取营养;第三个层次大概是最高境界:文字精彩、好看,使阅读这篇书评本身就是一种文字上的享受。这三个层次都能达到的书评应该就是非常好的书评。
书评人的公信力应该怎么建立?
最根本的原则可能就是“忠于自己”,如果你能做到永远坚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即使你的观点、趣味与大众、专家相悖,那么至少你在真实地表达,这种真实读者是可以看出来的;相反,如果你老是在想“如何评论才正确?”或者“如何评论才显得有水平?”,那么你的文章读起来会有作业味儿,你的言不由衷读者也是能看出来的。我关注的书评人其实很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读写人”(www.duxieren.com ),上面收录的书评都不错。
当初创立“读写人”这个平台,你是怎么考虑阅读分享的?
当初做这个网站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用,并没有想太多关于“分享”的事。“读写人”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小众网站。我在内容筛选方面的原则很简单———我本人喜欢的、对我胃口的。虽然这听起来不太像一个“著名网站”的建站原则,但我觉得是有效的。
我感觉,很多媒体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最后变得索然无味,很多网站都是因为试图帮用户解决更多的问题,而导致不再有人来用它解决问题。
将来除了报刊、有书评功能的SNS网站、或信息集成类的APP,也有可能出现个人品牌的书评,比如付费形式的书评博客。阅读分享适合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发展?
在今天,获取、分享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我觉得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的筛选、细分和个性化的问题。
我有一个小建议,也许可以和其他书评人分享:不要求广,尽量求专。与其所有类型的书全部包揽,不如专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书籍,成为这一特定类型的书评专家。这样不但更易于发展,而且读者也会读到更专、更精的书评。
(刊于2012年6月15日《南方都市报》)
评论: 2
【 评论已关闭 】
您啥时侯写点影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