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

我决定研究一下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这位著名的美国后现代小说家。

从何入手呢?《V》?这本书我有译林出版社的中译本(叶华年译),但太厚了,有些让人望而却步,而且翻了几页没读进去。《万有引力之虹》?我有此书英文版的电子文本(中译本将于6月由译林出版,张文宇译),但更厚,无法想象对着电脑把它读完。最后,我决定从品钦的一本很薄的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The Crying of Lot 49)入手。我最近在浦东一家英文书店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这两天又在网上发现了一个林疑今翻译的中译本的全文(此书如今已很难找到),我还在复旦买过一本分析这本小说的英文论文集(New Essays on The Crying of Lot 49),字数多过原书。于是,这两天晚上我就中英文对照着读这本《拍卖第四十九批》。

英文版和中文版读着都费劲。读英文版费劲当然是因为自己英文水平有限,而品钦使用的英语又不像奥斯特、卡佛和海明威那么简单,老玩儿复杂句式和我不认识的单词。中文版呢,句子读起来感觉非常生涩,举例如下(第三章开头):

情况不断变化,越变越奇怪。如果说在她发现她把那种事情叫做特里斯特罗系统,常常简称为待里斯特罗(仿佛它是什么东西的秘密名称似的)以后,有一个目的是想结束把她拘禁于铁塔内的生活,那么她那夜私通梅兹格,在逻辑上就是第一步;按逻辑是这样的。也许这就是终于使她后来念念不忘的原因;因为跟后来发生的事在逻辑上是符合的。正如她初到圣纳西索市的体会,感觉周围事物正在向她启示。

相对应的原文如下:

Things then did not delay in turning curious. If one object behind her discovery of what she was to label the Tristero System or often only The Tristero (as if it might be something’s secret title) were to bring to an end her encapsulation in her tower, then that night’s infidelity with Metzger would logically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it; logically. That’s what would come to haunt her most, perhaps: the way it fitted, logically, together. As if (as she’d guessed that first minute in San Narciso) there were revelation in progress all around her.

我感觉也就是像我这样抱着刻苦钻研态度的读者能够坚持阅读这种中文翻译。这让我觉得有些诧异,因为译者林疑今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当年读他翻译的《永别了,武器》是我个人阅读史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也许,这是因为海明威和品钦的文字风格大相径庭的缘故?或者,这个译本其实并非出自林先生本人之手?

写至此处,我“手痒”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决定斗胆重新翻译一遍这段文字。如下:

事态并没有停止向更加奇怪的方向发展。后来她把她的那个发现命名为“特里斯特罗系统“(常被她简称为“待里斯特罗”,听起来就像称呼某样东西的秘密暗语),如果说这个系统的目标之一就是结束她那段如塔中囚徒一般的生活,那么从逻辑上讲,那天晚上她和梅兹格的私通就应该是行动的第一步——这符合逻辑。而后来最令她反复琢磨的,也许正是事情为何如此合情合理、天衣无缝,就像当初她刚到圣纳西索时猜测的那样:在她的身边左右,仿佛正有神秘的面纱在被一层层地揭开。

评论: 3

1.
麦畦
2008-04-23 16:04
有些句子用词,比起通顺或通俗
更喜欢拗口,生涩些
2.
复制男
2008-04-26 10:11
这世界变化快呀!
3.
karen
2008-11-05 13:42
有没有更简单话的理解呢?倾向于意义上的信,达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