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杂志
作者:比目鱼,
发表时间:2009-09-14 15:06,
分类:文坛张望
《上海文化》是今年年初改版的一本“立足当代的文学批评杂志”,主编吴亮,杂志社位于巨鹿路675号的上海作协大院儿。
两个多月以前的一个下午,我应邀去这家杂志的办公室参加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那次座谈会让我首次光明正大地走进上海作协极有味道的小洋楼(在此之前虽然我隔着一条巨鹿路在作协斜对面的小区里住过半年时间,但作协传达室严格的守门大叔一再粉碎了我混入那个院子的企图;今年年初去那里听了一个讲座,但也没得着机会上楼看看。)我个人感觉,对于一家文学类的杂志社,巨鹿路675号的小洋楼可能是最为理想的办公地点了。用一个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里学来的词儿,在那里办杂志应该是可以称为“极有腔调”的。这座颇具年代感的西洋建筑曾经是很多以上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的取景地(多少年前张曼玉老师就在那座楼前的小院子里扮演过阮玲玉)。
那天下午的所谓座谈会最后变成了一场以吴亮老师为主角的聊天儿活动。其间天降暴雨,雷声阵阵,雨水冲洗着与办公室相连的阳台上的植物,坐在堆放着书籍、杂志、电脑、香烟、茶水的略显阴暗但凉风习习的富有年代感的宽大的办公室里谈论文学八卦,那种感觉,老舒服咯(注:此处原为“真他妈舒服”,后为回避脏字改为“老舒服了”,却成小沈阳式东北话,最终改为“老舒服咯”,乃较为地道之上海话)。
但瞎聊并不是没有作用的。那天下午我答应帮他们弄弄网站。在他们注册了域名、找好了服务器以后,我帮他们调试了一个模板,用Wordpress博客软件搭建了一个杂志网站。今天,这个网站终于开通了。在此帮忙宣传一下。请移步:
前一篇:
后一篇:
评论: 11
和您的读写人风格很像!
老长时间才打新批评.进去发现很挤啊,字头又小.一个专栏罗在一个专栏上,好几堆.
呵呵,移步到新批评网页,感觉打开主页是有点慢呢:)这本《上海文化》就是以前的《上海文学》改版的吗?由于上学期学校开了西方文论这门课,所以前段时间对文学批评也有了点兴趣,又在今年8月号的《书城》上看到蔡翔写的一篇纪念李子云老师的文章《到死未消兰气息》,里面还提到了吴强、王元化、周介人、程德培、吴亮、李劼等人,感觉上海80年代文学批评界真是星光四射。
博主回复:
《上海文化》和《上海文学》没有关系,前身是《上海文论》。
记得之前看了比目鱼大哥的一篇博文《写博杂感》,好像提到了黄集伟和冯唐的博客,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我买了,也看了,说实话没有留下太多记忆,总觉得有些北京大爷的匪气,我不觉得说话越直白就代表越深刻,有些内容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我之所以说这些,就是想说您要保持自己的风格,保持您的悠然自得和书生气
(由于您的评论字数有限制,这里接上文)虽然您说您偶尔也会楞装京味儿痞子,但是这掩饰不住您那份固有的干干净净的书生味儿,这是我很欣赏的,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对味儿吧,呵呵。我觉得您即使独自在一座孤岛上生活,您也会活得很有乐趣。写作是您的一大乐趣,尽情享受那写的过程本身就可以了,至于它能不能变成铅字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您说呢?
送你一首我正在听的歌曲,是一首非常适合在夜晚聆听的歌曲,Jhesena Lodwick的《Perhaps Love》。祝比目鱼大哥码字愉快,呵呵,晚安。
不知是你搞过了还是我看熟了,总之新批评版面容易看多了.
你的书评写得太好看,就象你喜欢特异的小说,你的书评也总能从特异的地方着手,清清楚楚舒舒服服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非常有看头.也有收藏价值~不是说你的书评会升值,是说常常都可以回头翻看,几年后,多少年后,看了都有趣,不过时.
你的书评写得太好看,就象你喜欢特异的小说,你的书评也总能从特异的地方着手,清清楚楚舒舒服服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非常有看头.也有收藏价值~不是说你的书评会升值,是说常常都可以回头翻看,几年后,多少年后,看了都有趣,不过时.
超级喜欢里面一些文章,呵呵,有幸读到你的博客,呵呵。
非常具有清新风格的网站,很好。
吴亮,没有名字的城市,小众菜园。
吴亮,没有名字的城市,我的心灵圣经。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