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伊•戴文坡的《康科德奏鸣曲》

最近应一家文学期刊的约稿,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关于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一时兴起,插入了两篇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均以卡佛为主人公,故事是虚构的,但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文字也尽量模仿卡佛早期的“极简”风格。写这两篇小说给我带来不少乐趣,让我感觉,写小说还是比写随笔好玩儿。

以作家或其他历史人物为主人公虚构小说,这种写法并不少见,但是读者可能很少见到一本书从头到尾全是玩儿这个的。呵呵,我手头就有这么一本书——美国作家盖伊•戴文坡(Guy Davenport)的小说集《康科德奏鸣曲》(作家出版社,1998)。此书属于“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系列”,大概印的不多,销量也不好,反正如今已经很难找到,我的那本是从淘宝网上买的。

盖伊•戴文坡(1927-2005)何许人也?他是一位美国的作家、学者。按此书序言的说法,戴文坡的小说属于“学者式后现代先锋小说”,戴文坡自己说他的小说是“史料集锦加必要的虚构”。在戴文坡的小说里,你会看到“列宁在苏黎世的一家咖啡馆里读《火星报》,而不远处的街道上乔伊斯夫妇正在和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

这种小说,我觉得,挺好玩儿。它是一种写给文人看的带有一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东西。要是跟您聊起卡夫卡、庞德、梭罗、弗拉基米尔•塔特林、尼克松什么的您都感觉特近乎而不是特想换话题,那,您把这本书放您案头,当您在您家四壁全是书架的书房里,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放下烟斗或者咖啡杯的时候,您翻上两页,说不定比《万象》好看。

戴文坡的文风让我想起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的短篇小说——都是一小段儿、一小段儿的片段堆积而成,文字极其简约,有些片段之间看上去好像也不怎么搭界。例如小说《尼克松“自由射手”爵士乐》写的是尼克松访华,中间又插了些哥伦布航海、达芬奇设计自行车什么的,透着作者的历史知识那么丰富。

对于翻译小说,一般不错的我都喜欢上网找找英文版的。告大家一秘密:很多书在 Google Books (http://books.google.com/)都能读到大部分原文。我发现戴文坡出过一本叫《A Table of Green Fields》的小说集,其中有一篇叫《Belinda's World Tour》的小说,写的是卡夫卡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去年在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布鲁克林的荒唐事》(Brooklyn Follies)里读到过,而戴文坡把他写成了一篇小说。故事是这样的(据说确有其事):卡夫卡碰到一个小女孩,她的布娃娃丢了,非常伤心。为了安慰小女孩,卡夫卡告诉她这只玩具娃娃和另外一只娃娃一起去做环球旅行了,不过布娃娃会每天给小女孩发来明信片,告诉她自己的行程。为了让小女孩相信他的话,卡夫卡每天给小女孩寄明信片,以布娃娃的口气给她讲自己的旅行见闻。这篇小说的大部分篇幅就是(戴文坡虚构的)卡夫卡虚构的布娃娃的信。

和很多被冠以“后现代”的小说一样,盖伊•戴文坡的有些小说读起来会让读者感觉比较费劲,不过也有不少是挺有意思的。读所谓“后现代”小说的乐趣在于:虽然很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你也常常会惊喜地发现:靠,小说原来还可以这么写。

评论: 3

1.
西门媚
2008-12-13 14:48
很想拜读一下你这篇文章呢。一篇穿插了两个短篇的文章。听来很有意思。
2.
麦畦
2008-12-15 14:57
在这里总能看到有意思的东西
3.
老孔
2008-12-16 21:34
很棒的博客,拜读!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