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之找房记
四天前我们来到了上海。从北京到上海坐飞机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几乎比北京堵车时从朝阳区折腾到海淀区还要快。两个小时,从北京到上海,没有海关检查,没有飞机餐,没有时差,没有语言障碍,没有心潮起伏,没有问题。
抵达上海后的几天在密集的找房活动中度过。我老婆事先已经联系好一个房屋租赁中介——一个讲一口略带东北口音的南方普通话的彬彬有理的小伙子。这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上海地图仿佛刻录于头脑之中,着西装,打领带,谈笑风声,给你开出租车门,给你按电梯按钮,电梯门开后伸出一只手,腰略弓,说声:“您请。”
于是我们穿越一条条马路,于是我们登临一座座高楼,于是我们走入一间又一间面积不等、装修各异、朝向不同、租金不菲的陌生人的房子。我们的要求不高,我们的要求一点儿都不高,我们的要求是这样的:给我一个空间,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个不需要多新的地方,一个不需要多么牛逼的地方,一座可供我们居住半年的蜗居,一间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当然,我们还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有自己的主意,我们有自己的小算盘:我们要找一个很上海的地方,我们要找一条很上海的街道,我们要找一个很上海的街区。
侬好,我们来自北京,我们想尝尝上海。
几天过去了,我们的“梦之屋”仍然像销声匿迹多年的稀有动物一样无处可寻,这让我们开始感觉自己当初的愿望像陕西农民拍摄的华南虎照片一样与真实之间充满距离。直到有一天、有一刻、有一条街出现在我们眼前,不错,靠谱,就是它了。这条窄窄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两旁种植着法国梧桐的马路叫做JL路,这个安静的、不太显眼的、貌不惊人的小区位于XX南路和XX北路之间。虽然居住面积比我们北京的房子小了一半还多,虽然楼盘年龄比我们北京的小区老了五岁还多,虽然没有阳台、没有暖气、没有第二个卫生间,但这里有居住在上海的感觉。楼下的街道上排列着水果摊、报刊亭、小餐馆、小时装店、小超市、小设计室、小装饰品店;马路斜对面的一个大院门口挂着“上海市作家协会”、“《收获》杂志社”、“《上海文学》杂志社”的牌子,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我给《收获》投稿以及收取《收获》退稿可能都不再需要麻烦邮局了。出门转右,沿JL路往下走,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地方,叫做“渡口书店”,虽然这里的藏书数量非常有限,但书籍的选择绝对靠谱。如果“渡口书店”满足不了胃口,那么出门往左,走过几个路口,就可以抵达一条著名的繁华商业街,这条路上的一个地铁站里有一家同样靠谱的书店,叫做“季风书园”。
我想,这个地方应该可以让我们舒舒服服地住上六个月,度过一个没有集中供暖的冬天。
评论: 3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