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的收获季节》(虚拟书评)
美国女作家凯瑟琳•沃克(Catherine Walker)的小说集《泪水的收获季节》(The Harvest Season for Tears)被《纽约时报》称为“一颗强力催泪弹”、“一本眼泪爱好者的圣经”,经“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后最近雄踞美国畅销书榜首。
凯瑟琳•沃克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收集了作者的12篇短篇小说,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读罢让人流泪的故事。虽然每篇小说都催人泪下,但它们让人落泪的方式又不尽相同,例如《失而复得的纽扣》是一篇让人读后留下伤心泪水的小说,而《明天再见》则让读者留下感动的泪水,《劳拉在电话的另一边》使读者因同情而动容,《周三下午的甜饼》则让人因怀旧而感伤,《去圣路易斯的州际公路》最容易让中年男人落泪,《别叫我凯莉》最容易让离过婚的人伤心,《好了,好了》是一篇中学生读起来最容易流泪的小说,而《再给我一杯冰镇百威》则让每一位退伍军人都不禁眼眶湿润。
《泪水的收获季节》一书最近在美国掀起了一阵“流泪热潮”,这本书更成为各地读书俱乐部(Book Clubs)的首选书目。在这些主要由妇女自发组成的读书聚会上,朗读《泪水的收获季节》往往造成朗读者和听众同时泣不成声,场面颇具感染力。作者凯瑟琳•沃克的各地的巡回签售活动也不同一般:当凯瑟琳读完一篇小说开始为读者签名的时候,聚集在书店里的读者往往早已泣不成声,为此凯瑟琳在每次签名之后都不忘给伤心的读者送去一个安抚的拥抱。
《泪水的收获季节》也开始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时代》周刊发表了题为《美国人再次与眼泪相逢》的文章,探讨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美国人因文艺作品而感动的不同表现。《纽约客》的专题文章则用略带冷嘲热讽的语气试图证明美国文化已变得越来越远离“硬汉气概”而走向“感情脆弱的多愁善感”。CBS电视台的“60分钟”节目采访了数位因阅读《泪水的收获季节》不胜悲哀而住进医院的患者,并呼吁读者阅读时要控制自己的感情。《读者文摘》则鼓励读者“有泪就让它自然流淌”,因为“眼泪是净化心灵的最好的洗涤液”。
据悉好莱坞已购买了《泪水的收获季节》的电影改编权,而美国各大出版商也开始加强对“眼泪图书”的重视,并预计在近期内推出一系列催人泪下的读物。
评论: 3
【 评论已关闭 】